全球每平方公里海洋漂浮着5.8万个微塑料颗粒,这些来自工业废水、化妆品、纺织品等的"生态刺客",正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地球的每一个角落,甚至我们的身体。
从日常饮水到呼吸的空气,从海边的细沙到婴儿奶瓶的奶嘴,从深海鱼的体内到南极企鹅的胃袋,......,微塑料危害范围日益扩大。
微塑料的危害已引发人们更多的关注与警觉,全球正加速构建微塑料管控体系。

微塑料分析解决方案

微塑料的危害:
❖ 微塑料可被各种生物误食,导致生物体内消化系统堵塞、营养吸收受阻,进而影响其生长、繁殖和生存。微塑料及其吸附的污染物还可能在生物体内富集,并通过食物链传递,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。微塑料可穿透生物屏障,进入血液、淋巴系统和器官(如肺部、肝脏),引发炎症、代谢紊乱甚至细胞损伤。长期暴露可能增加癌症风险,且纳米塑料因体积微小,危害更甚。
 
❖ 微塑料难以降解,会长期积累在土壤、水体等环境中,影响土壤结构和水质,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。同时,微塑料还能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,成为污染物的载体,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。
 
 
微塑料及其复杂属性:
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,包括碎片、纤维、薄膜及纳米级颗粒,广泛存在于水体、土壤、空气及人类日常接触的食品和饮用水中。它们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,原生微塑料是指直接以微小尺寸生产用于特定用途的颗粒,如磨砂膏中的微珠;次生微塑料是指由较大的塑料物品如塑料袋、塑料瓶等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形成。
 
微塑料表现出显著的异质特征,其粒径大小、成分及形态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,可能由单一聚合物或多种聚合物混合构成,且常伴随添加剂成分的掺杂。此外,这类材料的理化特性会因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历程而动态改变。上述复杂属性共同导致微塑料精准检测、鉴别及含量测定的技术难度显著增加。
 
 
岛津微塑料分析解决方案
岛津拥有完备的光谱、色谱、质谱分析仪器系列矩阵以及专业的技术能力,目前已构建了覆盖多维度的微塑料分析评价体系,可针对微塑料研究分析需求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,具体涵盖形貌特征与粒径分布、成分鉴别、添加剂溯源分析、污染物筛查、重金属检测及毒性毒理评估等核心指标。
 
 
岛津微塑料分析仪器
在开展微塑料研究分析时,由于微塑料检测目的存在多维差异,采用的分析手段与与仪器配置方案也会有所不同。岛津凭借多元化的分析产品线与先进的分析技术,可为客户针对不同研究场景与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。
 
(图片来源于:岛津中国)
 
 
关于热裂解气相色谱法 (Py-GCMS法)
在各类分析方法中,Py-GCMS(热裂解-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)在微塑料污染物分析中具有独特技术优势,凭借其独特的热裂解-色谱分离-质谱检测的全流程联用技术,可同步实现微塑料本体材料鉴别(聚合物类型鉴定)、表面吸附物解析(有机污染物筛查)及添加剂成分分析(阻燃剂、增塑剂等)三类目标物的定性与定量检测。
 
热裂解气相色谱法(Py-GCMS法),是针对高分子难挥发材料(高分子聚合物、合成橡胶、工程塑料、复合涂层、功能纤维、有机染料、树脂基体、生物质木材等复杂不溶性基质)开发的特征性分析技术。相较于常规的 GCMS 方法,利用Py-GCMS对此类材料进行分析,能够获取更为细致深入且难以通过常规手段获得的关键信息。
 
岛津 Py-GCMS